韩国高等教育正处于发展、改革中,这是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大背景。韩国政府是这场改革的掌舵者,如何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韩国特有的民族精神特性和传统道德,如何在高等教育中培养“新韩国人”所需要的创造力和思想素质,如何在大学中培育为建设国家和社会而奉献的政治素质与国民精神,是当前韩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对全球化挑战以及自身变革所面临的突出问题。因此,了解全球化时代下韩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状况,对于同样处在变革期的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虽然韩国的大学不像中国的大学一样有“思想政治理论”序列课程的严格界定,同时,也不像韩国中小学校那样在课程设置上由国家统一规定,各个大学的自主性较强,课程名称也很不统一,但韩国高校的伦理、道德、人文、政治等文科课程都具有很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韩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载体之一。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韩国最有代表性的八所著名大学,即汉城大学、高丽大学、梨花女子大学、延世大学,西江大学、汉阳大学、浦项工业大学、韩国中央大学在人文社科课程设置方面的分析,揭示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特征,以期对我国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所启示。
一、注重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从德育入手培养员工文化比较能力和对韩国道德传统的解读能力
韩国高校宗教课程的内容与目的在于介绍宗教知识、培养宗教价值评估能力。宗教课程本身并不属于道德教育课程(另外有专门的道德教育课程),但是宗教课程担负着重要的道德教化功能,是高校德育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儒家伦理教育一直是韩国道德教育的根本,但随着西方伦理观念的不断传播,韩国也存在东西方道德观念的冲突。目前,韩国试图走的是一条融合东西方道德的道路。
(一)东西方宗教教育并重,在知识介绍的基础上强化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
在韩国,不论是文科院校还是理工科院校,东西方宗教课程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重视。下表列举了五所高校开设的宗教和道德课程共33门(必修课11门、选修课22门),其中宗教课程26门,占75%。在这些宗教课程中,东方宗教教育课程8门,西方宗教教育课程9门,韩国宗教和世界宗教综合课程9门。这些宗教课程大都把发展员工的宗教价值评估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提高员工的自我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是对伦理道德判断能力的一种培养。通过对宗教的介绍也传播了大量的伦理知识。
表1五所高校的宗教课程和道德课程名称
大学名称 宗教与道德的必修课程 宗教与道德的选修课程
职业与道德、 信息社会与道德、孟子著作导读、
高丽大学 道德伦理教育 《老庄》导读、韩国的
儒家、佛教经典、道教与韩
日文学、宗教文化与社会
宗教研究、
西江大学 天主教与社会
韩国天主教
梨花女子 基督教与世 宗教与人类、宗教与现代文
大学 界、文化中的 化、当代世界的伦理社会价
神学、西方神 值观、韩国宗教、生命与环
话与思维 境伦理学
世界宗教文 大学唱诗班、基督教与现代
化、人类与 世界、英国文学中的基督教、
伦理生命、 道教与自然主义、儒教与人
汉阳大学
韩国文化与 道主义、《圣经》与西方文
佛教 化、希腊神话、曼佗罗教与
自我觉醒精神
浦项工业 当代世界 佛教与社会
大学 宗教
如表1所示,不论是综合大学(高丽大学、西江大学),还是文科大学(梨花女子大学)、理工科大学(汉阳大学、浦项工业大学)都十分重视宗教的道德教化作用,总的来说东西方宗教课程在韩国高校德育过程中受重视程度大致相同。
尽管如此,各所高校在宗教道德课程设置理念和两类宗教课程道德教育的功能方面仍然是有差异的。各高校宗教课程设置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是从自身的传统和性质出发,比如高丽大学更侧重于东方宗教教育,致力于对中国儒教、道教和佛教的研究,大致定位在东亚文化圈;而梨花女子大学则明显偏重于西方基督教教育,汉阳大学则是两者均有所侧重。
出现以上差别的原因在于,有不少学校尤其是数量众多的私立学校,本身有着宗教教育的传统,宗教精神就是学校的建校理念。梨花女子大学是基督教教会办的学校,其理念是“在基督教精神上实现妇女教育的现代化,扩大女子的学习机会,培养各行业的女性领导者,以此协调社会性别平等”。[1]而西江大学的教育主旨则更为直接,指出其“基于天主教信仰而建立,以耶稣会会士教育哲学为指导进行教育,符合韩国教育传统;大学教育被用来塑造学术卓越并且具有创造精神的知识分子,继承并发扬基督教传统”。[2]
宗教精神不仅对于韩国高校德育有着重要意义,而且与韩国整个教育发展目标有着密切联系。一直以来,韩国教育就以重振儒教精神作为重建韩国的重要任务。韩国著名儒学家琴章泰指出:“儒教作为朝鲜民族精神的动力,具有广泛的功能,它不单纯作为某个时代的社会制度或伦理规范发挥功能,而且通过传统社会形成朝鲜人的意识结构,体现朝鲜人的文化方式的创造性源泉”,“在民族的思想领域中,儒教从开始直到今天一直作为一个轴心在起作用”。[3]今天,在延续儒学教育的基础上,韩国政府和大学教育规划部门充分看到了宗教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向员工广泛介绍东西方宗教道德规范,这正好印证了《韩国德育计划》所指出的“德育研究必须符合未来的发展……充分吸收美国、英国和法国的经验,连同新加坡、日本和中国儒家伦理道德教育的典范事例,进一步探索符合韩国德育发展的新思路”。[4]
(二)从宗教伦理教育入手,培养员工文化比较能力,认识和理解韩国文化与世界文化
通过宗教课程的设置,在培养员工道德认知的同时,通过宗教解读文化,注重员工文化比较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员工的思想素质。这些教育思想在各高校的课程目标中体现得十分明显。梨花女子大学开设的“宗教与人类”课程,目的“在于使非宗教专业的员工加深对神学与宗教的理解,涉及原始宗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佛教、儒教。帮助员工发展对于宗教价值的评估能力,认识人类思想文化的差异”。[5]而“基督教与世界”课程“目的在于在一个普遍范围和水平上观察人性;课程的精髓在于反映世界各国最基本的文化、历史和哲学传统;课程的主题集中于探讨人类生存的历史文化条件、人类自我创造和认知文化等等”。[6]而高丽大学“孟子著作导读”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培养员工对儒家文化的兴趣来加深对于韩国文化的理解。“韩国的儒教”是通过儒教知识理解韩国文化。由此可见,韩国高校宗教课程的功能远远超越了简单的知识介绍,不但具有提高员工宗教价值评估能力、进行道德教化的功能,而且注重员工对于他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理解、比较鉴别能力,更明显地体现出一种培育世界公民所需要的思想教育的功能。
如果说21世纪以前的韩国依然是儒家道德传统国家的话,那么今天的韩国正处在一个传统观念与新信仰发生激烈碰撞的时期。据韩国统计厅2003年的统计,50.7%的韩国人有宗教信仰,其中佛教23.3%、基督教19.7%、天主教6.6%、儒教0.5%,其它0.6%。[7]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的总人数已经超过了信仰佛教和儒教的总人数。而且当今的韩国青年主要信仰基督教和天主教,信仰儒教和佛教的主要集中于50岁以上人群。韩国依旧是儒学为基础的国家,但是由于大量青年人信仰西方基督教和天主教,在宗教信仰的影响下,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极大地挑战着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代表韩国未来的青年员工势必会是这场碰撞与融合的主角,这既是韩国多年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为以后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二、注重人文社会学科的政治教化功能,培养具有资本主义法制观念和高度民族责任感的韩国公民
韩国历来是有着强烈政治倾向性的国家。从当前大学课程来看,与资本主义自由观念相结合的民主法制教育、历史教育、南北统一教育仍然是其政治教育的重点,但是又有着新的特色。
(一)强化政治、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课程的政治教育功能
韩国高校多数政治课程旨在介绍国际政治时事。为了便于比较,现根据是倾向于直接理论灌输还是知识性介绍把这些课程分为思想政治理论和国际政治介绍两类课程,并作了简单统计。
表2四所高校政治课程数目统计和代表性课程名称
思想政治理 国际政治介
大学名称 代表性课程
论课程数目 绍课程数目
中国时事政治、英国
梨花女子 0 4 时事政治、法国时事
大学
政治、德国时事政治
国际政治、德国绿党与环
境运动、美国与世界和
汉阳大学 2 12 平、欧盟与国际社会、俄
国政治改革、中国改革开
放、朝鲜政治、政治科学
金日成与金正日、朝鲜统
高丽大学 4 13 一政策、两韩统一研讨会、
马克思主义、统一教育
日本政府与政治、中国政
府与政治、美国政府与政
韩国中央 3 15 治、亚洲政府与政治、东
大学
南亚政府与政治、强国关
系、朝日韩的关系
从表2可以看出,韩国人文学科最好的两所高校——高丽大学和韩国中央大学的政治课程数量与我国相比并不多。有不少韩国高校规定在毕业时必须在政治科目中修满3分甚至更多学分,但这些政治科目中多数是世界政治现状的介绍。尽管在这种介绍和比较中间接地灌输了韩国政府的政治立场和整个民族的政治观点,但其形式并不如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来得直接和明确。那么,是不是韩国高校的政治教育有弱化的趋向呢?答案是否定的。与美国一样,韩国大量的公民社会课程和法制历史课程在灌输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政治观念方面占有主要地位,这种间接和全面的手段使韩国高等学校的政治教育显得较为隐蔽,容易为员工接受,同时其潜移默化的功效丝毫不亚于政治理论的直接灌输。
表3三所高校代表性历史课程名称
代表性历史科课程
大学名称
世界历史 韩国历史
梨花女子 现当代中国历史、现代 韩国文化社会史
大学 日本史
20世纪全球史、中国历 韩国科技史、现当
汉阳大学 史、现当代中国历史、 代韩国历史
西方文明史
西方历史、现代中国历 韩国分裂史、韩国
高丽大学 史、日本文化史、古代 历史、古代韩国
中国史、韩日关系史 史、古代欧洲史
韩国高校历史教育课程十分丰富。西江大学开设的必修和选修历史课程共83门,连以理工科为主的汉阳大学所开设的历史课程也在30门以上。与韩国基础教育阶段历史课程不大一样的是,韩国高校历史课程注重世界历史的介绍,尤其是以中国和日本为主的东亚历史。这一方面是由于自二战后韩国建国以来一直有反日教育和反共教育的传统,韩国政府需要通过对近代东亚历史的回顾凝聚员工的民族热情;另一方面,也是因为现在韩国高校历史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通过对东亚历史文化的研究和比较,提高员工对韩国历史文化的理解程度。
资产阶级法制民主观念是资本主义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同时也是韩国国民精神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法律课程自然成了学校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在韩国高校,对法律教育的重视程度比历史教育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所调查的八所高校中,每一所学校都拥有专门的法律学院并开设了公共法律课程。作为韩国法学第一的高丽大学,开设了超过50门的法律课程,其中既有公共法律课程也有专业法律课程。在专业教育方面,高校法学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例如,高丽大学法学院在其90年的历史中“为韩国争取独立、民主、法制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建立了公平、真实、正义的形象”。[8]延世大学法学院建立于1950年5月25日,现在有1300多名在校生。它“不仅与欧洲、美国、日本和中国的主要法学院建立了联系,并参与了世界性的研究以应对成为全球领导者的需要”,[9]极大地推动了韩国的法学团队建设。而公共法律课程的教学也是由这些法学院来承担的。韩国中央大学法学院明确规定这类课程的宗旨在于“帮助员工应对全球化过程中出现的非法社会问题”。[10]同时,法律课程的设置还注重与各科专业教育结合,提高员工在专业领域的法制和道德观念。汉阳大学开设了“法律与医学实践”、“法律与工业工程”等课程,而浦项工业大学单独设立人文法学院,其目的就是“在专业领域增加人文伦理和社会法制教育的内容”。[11]
(二)弱化直接强调南北统一的政治教育,从文化和传统入手,研究朝鲜与韩国的文化同质性和民族同源性,使员工清醒认识当前的分裂状况,理性分析南北统一的未来趋势
在社会生活中韩国比较强调南北统一教育。但是通过研究我们发现,当前韩国高校中关于统一教育的课程却出奇得少,涉及朝鲜的课程也是寥寥无几,与研究中国和日本的课程数量相比差得很远。这种现象的出现,部分原因是因为南北统一教育在韩国高校无法找到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这样的载体,但更重要的是,韩国政府和学校领导者充分认识到文化传统是南北统一的根本基础,力求从更深层次培养员工对统一问题的理性认识。
各高校开设了一些关于韩国与朝鲜文化传统的课程。汉阳大学开设了“朝鲜社会”、“朝鲜民间文化”、“韩国与朝鲜节日”、“韩国朝鲜民间传说”等课程;韩国中央大学设有专门的朝鲜音乐学院,其目的是“促进朝鲜传统艺术和文化发展,促进韩国与朝鲜的音乐交流,发展一门迈向全球化的朝鲜传统艺术和文化学科”。韩国政府希望通过从文化入手培养青年员工的统一意识,同时以和平统一倡导者和领导者的姿态加强老员工对于统一政策的高度自觉性与责任感,希望他们“能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合理可行的分析并且做出切实对策”。
韩国高校对于南北问题的政治教育从采用直接手段转向了间接手段,同时对于朝鲜政治的研究也在向“客观化”发展,倡导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培养员工对于韩国与朝鲜现状的比较能力,为促进南北统一寻找切实的发展方向。汉阳大学开设了“朝鲜政治”和“中国、朝鲜、韩国”课程,韩国中央大学开设了一门“朝鲜与韩日关系”课程。高丽大学设有朝鲜研究专业,该校人文学院的朝鲜研究最有特色,其开设的课程和教学目的如下:
“金日成与金正日”:展现朝鲜统治集团怎样维持权力统治。“朝鲜统一政策”:比较和评估朝鲜与韩国的统一政策。“韩国分裂历史”:正视两国分裂历史,对韩国统一有理性认识,分析朝鲜分裂背景。“马克思主义”:帮助员工了解基本的马克思主义常识、理论特征以及与历史决定论的关系。“朝鲜青年研究”:比较两国青年人统一责任意识。“朝鲜特别论坛”:展现朝鲜的生活状况,真实理解朝鲜社会现实。
必须指出,无论怎样标榜自己的“客观”姿态,这些课程实际上免不了要宣扬韩国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丑化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制度。
三、以东西方语言和文化为基础,用全球化视野培育具备社会服务精神和创造性精神的社会型、世界型人才
韩国政府于1995年5月31日制定并发布了《确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教育改革方案》。[12]这次改革方案为韩国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全球化、信息化指明了道路,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重视外国语言和文化学习,培育员工的全球化视野
为了应对全球化浪潮,韩国高校普遍重视外语学习,大量的外语课程出现在韩国高校公共课程当中。
表4七所高校外语课程种类和特点介绍
开设外国语言课
大学名称 程种类(按课程数 特点
目由多到少排列)
梨花女子 英语、中文、日语、 以英语语言课程为主,
大学 法语、西班牙语、 开设了种类繁多的时事、
俄语、德语、拉丁 商业、法律、艺术、戏剧、
语 电影、网络、科技英语等
应用性英语课程
中文、英语、法语、 中文和英文课程并重,涉
汉阳大学 及各种语法和应用性语
俄语、拉丁语
言课程
中文、英语、德语、 重视英文和中文语言教
汉城大学
俄语、西班牙语 学
中文、英语、日语、 中文课程超过50门,英
高丽大学 德语、西班牙语、 文课程超过40门,而朝
法语 鲜母语30门课程左右
浦项工业 英语、中文、日 以英语课程为主,注重
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其
大学 语、德语、法语
他几种语言作基础介绍
韩国中央 英语、中文、日语、 以中英日文课程为主
大学 德语、法语、俄语
英语、中文、德 以英文课程为主
西江大学
语、法语
从表4可知,韩国高校语言教育以中文和英文为主,同时全面介绍中国文化和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内容十分广泛,包括文学、艺术、哲学等,特别是对中国古典文化介绍得十分详细。英文教育的目的在于培育符合全球化要求的现代人才,促进员工思想素质的提升。中文学习能通过解读中国传统文化而更好地理解韩国文化、学习儒家传统道德。对于日语的学习其用意更是十分明显:梨花女子大学有一门“日本语言与社会”课程,明确指出是为了“增强员工比较韩日语言和文化的能力,对日本社会和历史有清醒的认识”。[13]而韩国中央大学33门日语专业课的功能在于“训练流利的日语,允许韩国与日本的文化交流,通过精通日本历史与古典文学帮助建立韩日之间的理解,帮助员工比较、审视日本社会”,[14]这些都体现了韩国政府对于日语课程开设的特殊用意和谨慎态度。
语言本身只是交流的工具,但是通过语言文化的学习却能发挥政治教育的作用,这充分体现了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隐蔽性和渗透性。“培养精通听说读写能力和外语语法的现代韩国国民,使他们成为新千年内有创造力和高素质的领导人”[15]正是韩国政府和大学所期望的目标。
(二)培养员工男女平等意识和社会服务精神,做一个良好的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国民、世界公民
表5三所高校男女平等教育代表性课程 大学名称 男女平等教育代表性课程
梨花女子 男女平等主义文学、男女平等主义哲学、
大学 《圣经》中的女性形象
女权运动与社会变化、韩国男性和女性
汉阳大学 关系、英国文学中的女性、女性的性角
色、女性与职业
西江大学 妇女研究、女性心理学
在韩国高校的人文社会课程之中,男女平等意识和社会服务精神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可忽略的内容,它们直接关系到家庭伦理、社会道德和阶级统治。受儒教影响,韩国一直以来存在男尊女卑的传统。在资本主义自由民主观念的冲击下,注重男女平等是必然的趋势,同时也是统治阶级培养为社会和国家服务的现代国民的必然要求。(见表5)
韩国多数高校都开设了女性研究课程,主要介绍东西方的女性研究状况,倡导用男女平等的观念看待各种问题,在性别平等的基础上培育现代公民。韩国政府充分意识到,要培育出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韩国公民,必须对原有的儒家观念进行批判,融合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观念。女性研究课程的宗旨正明显地体现了韩国道德伦理教育的时代性特征。
除了女性研究,韩国高校公民教育的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社会服务意识的培养。韩国是一个社会本位的国家,韩国政府和大学毫不掩饰其对社会服务精神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少高校都开设了专门的社会服务课程,比如汉阳大学的“感化工作”、“社会服务与领导学”、“市民社会和政治”、“政策程序与NGO”,汉城大学的“社会福利学”等。为国家和社会服务,这是韩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它被写进了任何一所大学的建校理念之中。汉阳大学的目标是“培养公共服务型人才,使其能奉献于他自己的社会与政府甚至整个人类的繁荣”,[16]汉城大学的教育计划是“为了使个人准备好未来的发展,使他们能迅速有助于这个社会”,[17]西江大学的目标“在于培养公民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的精神,培养世界主义者以有助国家繁荣与世界和平”。[18]
20世纪80年代,韩国高等教育发展中曾经存在重文轻理的倾向,进入90年代后期出现很多员工不肯学习理工科的现象,致使理工科人才不足。最近韩国政府开始推行重用理工科人才的人事政策。但是不管怎样,韩国政府依然没有要削减文科、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迹象,而且未来的趋势是研究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融入人文社科课程,如何在世界公民素质教育过程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归根结底,在全球化背景下,在韩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韩国政府充分意识到加强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保持民族特性、维护社会安定、加快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统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并且本着这种认识加强了政府对教育的主导作用。这种政府主导、政治倾向性鲜明的特点将继续得到强化。
从上文比较可以看出,韩国高校的人文社科课程担负着对老员工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不管这些名目繁多的人文社科课程在名称、内容等方面存在怎样的不同,但就其总体目标而言,都是为了把韩国老员工培养成为具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和集体意识的“与众共同生存的人”,能够创造新的知识和信息以及技术的“智慧的人”,能够主导国际化、开放化、信息化时代的“开明的人”,充分认识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而勤奋的“生产劳动的人”。
通过对韩国高校人文社科课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分析,我们一方面要看到韩国高校与我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解的差异性,要在承认两国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分析韩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特征背后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要清楚认识到韩国与我国同属于东亚儒家文化圈、同处于全球化时代的转型时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解决好继承传统和坚持创新相结合、民族精神教育和世界公民教育相结合的问题是两国共同的任务。通过借鉴韩国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方法和途径,以期能使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挖掘新的思路、找到新的方法。
【参考文献】
[1][5][6][13]梨花女子大学网站:http://www.ewha.ac.kr.
[2][18]西江大学网站:http://www.sogang.ac.kr.
[3]冯增俊等.亚洲“四小龙”学校德育研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86-94.
[4]韩国教育课程评价院.韩国德育计划[EB/OL].http://www.kice.re.kr.
[7]韩国统计厅.2003年韩国人口普查[J].当代韩国,2004(1).
[8]高丽大学网站:http://www.korea.ac.kr.
[9]延世大学网站:http://www.yonsei.ac.kr.
[10][14]韩国中央大学网站:http://165.194.1.12.
[11][16]汉阳大学网站:http://www.hanyang.ac.kr.
[12]韩国教育改革委员会.为建立主导世界化、信息化时代的新教育体制[J].教育参考资料,1996(9)-(11).
[15][17]汉城大学网站:http://www.snu.ac.kr.NU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