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收站
当前位置: 回收站 > 学术前沿 > 正文
    学术前沿
    生态城市看着绿远远不够
    2013-10-10 10:23:11 点击率: 来源:本站

生态城市看着绿远远不够

 

2013.09.28 09:37
来源: 人民日报     作者: 李铁
分享到    我要评论
字号:【
 

  ●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生态化是一种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无论是空间资源的密集度,还是出行、消费的方便程度,城市生产、生活的规划设计都要经过反复考量

  什么是生态城市?怎样理解其中生态的含义?这些年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时候,我发现有三种不同的认识。

  第一种强调视觉效果,要“眼睛看得见绿色”。第二种是地理的概念,通常在城市地理规划中突出以环境为主题。第三种是经济学的认识,更注重从宏观层面合理配置资源。这对整个社会的产业结构、空间资源的配置、城市的发展模式都有很大影响。前两种认识非常流行,主导了很多地方的城市发展。第三种认识在国际上已经得到公认,但在我们这里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特别是城市管理者、城市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不同的认识,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从视觉效果看,到处都在建设“绿城”、“绿镇”,有的几十万人的中等城市,为了实现生态、绿色,搞大型的湿地,沿江、沿河湖面的塑造,生态森林,一搞就是几平方公里,甚至十几平方公里;还有的北方城市本身就缺水,还动不动就要搞多少个人工湖;有的明明周围就是森林,还要搞几百亩的广场公园,这造成了极大的浪费。

  从地理空间上看,大中小城市有很大的差别。但我们在各地看规划馆、看城市沙盘,无论大中小城市,都是一个模式。扩张土地规模,招商引资大搞工业,老街老镇不见了,马路修宽了,楼盘起来了,但是拆迁成本分摊到商店的房租里,东西也贵了。而且交通拥堵,出行速度大大减缓,生活不便,城市发展粗放,耗费了大量的公共资源,服务业发展成本大大提高,原来的生态链也断了。

  服务业是无烟产业,服务业占主导地位,也是国际上衡量生态城市的一个最重要的标准,一些欧美发达国家,服务业比重已经超出工业的2—3倍,有的更高,为什么我们现在还这么低呢?是我们财政增长模式、产业发展惯性,导致一些地方政府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工业发展上。产业结构不合理,高排放、不宜居的城市,能说是绿色的、生态的吗?

  所以,建设生态城市,首先要解决观念问题。要深刻认识生态环境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弄清楚什么是真生态,什么是假生态。

  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生态化是一种最高效率的资源配置,无论从空间资源的密集度,出驶出行的方便程度,消费的方便程度,还是清洁能源、清洁材料的使用等等,都要经过反复的考量,才能决定城市到底是不是绿色的、生态的。

  其次,要树立新型的城市发展观。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任政府不可能改变生态,只能做些打基础的事情,一任一任接着干,才会有变化。这就需要在各个环节上,遏制政府的短期行为。

  第三,要调整城市发展模式。中小城市要不要搞大范围的土地开发模式,要认真考虑。可以尝试小块土地出让、开发模式,这样既可以给中小投资者创造投资空间,也降低服务业发展成本,还能保留城市形态的个性化;调整产业结构,使服务业逐步在城市发展中占主导地位;调整人口结构,中小城市,特别是小城市,没有必要都发展成为几十万、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人口太多带来很大压力,很多问题,更重要的是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

  (作者: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 马院微助理
  • 海师马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