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中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任务。在不同学科大交叉、大融合已成为发展学科与创新理论不可阻挡潮流的时代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光荣使命,发挥其特殊重要的功能,必须很好地顺应和把握这种趋势。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从国内的研究情况来看,1984年我国在政府文件层面第一次涉及交叉学科问题,1985年召开首届交叉学科学术讨论会,1997年成立国际跨学科学协会。① 应该说,国内学者关于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是相当丰富的,但综合来看,成果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等自然科学领域。在社会科学领域,关注点一般集中在高等教育学的研究上,用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成果还很鲜见。②
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就是以交叉学科的研究视角和理论视野观照、审视、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虽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创建之初就呈现出跨学科研究的特点,但这一特点是缘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建者来自不同的学科领域;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也有以某个学科的视角探索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途径的研究成果,但这些研究成果大多还停留在某个学科的理论或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意义上,还不完全属于以多学科的视角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研究思路,至少还没有完全形成这样一种思路和研究方向。
1.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在横向交流与纵深发展上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交叉与渗透,打破学科壁垒、促进学科整合成为当代科学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据统计,20世纪涌现的数以千计的新兴学科中,绝大多数属于交叉学科的范畴,学科的交叉、融合成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学科的综合交叉发展,不只是两门学科之间的整合,还有大量以多学科为背景的交叉学科群,这种趋势深刻影响着科技、教育、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比如,创立于20世纪初的管理学,如今已扩展为一个囊括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运筹学、决策学等众多学科在内的大门类;20世纪中叶诞生的系统科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个大学科群体,其思想辐射到自然科学与哲学社会科学等各门学科中,成为具有标志性的现代交叉学科,有些交叉学科在高等教育中已形成完备的专业设置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
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60)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做人的工作,一切关于“人”的学科,都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与研究方法都应该能够为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学科交叉的产物或结果,它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美学等多学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也与社会学、管理学、人才学、行为科学、人类学、法学、文学以及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学科密切相关。
2.实践发展的迫切要求
交叉学科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只是一个理论问题,更应是直接关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未来走向的实践问题。作为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解决青年员工的成长成才问题。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青年员工的思想观念、认知水平、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无疑会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增加新的难度和新的挑战,为了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卓有成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吸收、借鉴多学科知识,以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来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途径,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等任何一门学科知识和方法的借鉴与运用,都深刻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程度。以老员工心理健康教育为例,本世纪初期,老员工自杀事件频繁发生,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项迫切和严峻的任务。胡锦涛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2](P34)这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成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心理学知识的普及与运用,创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丰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
学科的交叉融合,是学科发展成熟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要求和表现,只有以不同学科的视角来审视本学科的发展,本学科才能不断获得新的生长点,这是学科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学科的交叉融合、不同思想理论之间的相互借鉴与相互渗透,也是促进学科发展、推进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要实现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学科交叉的发展趋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既应主动适应学科交叉的潮流,高度重视不同学科的研究模式、理念、机制、方法的比较研究,也应学会借鉴运用交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丰富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方法,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以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边界问题,存在两种较为极端的观点:一种是过于强调学科领地的独一无二性和不可侵犯性,主张严格规范学科研究领域,警惕外来干扰;一种是主张无限拓展学科的研究领地,强调外延的多样化与扩张性。简单地说,这个问题可以简化为学科边界与边界的拓展问题。如何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还有待深入的研究。在这里,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倡导以交叉学科视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研究,不是无限扩张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边界,而是要坚守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特质,不能简单地“借船出海”、“借鸡下蛋”,更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而是要进一步明确学科意识、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自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科学化水平。
二、思路的论证
有什么样的导向引领,就会诞生什么样的发展模式。交叉学科研究是借鉴多学科理论和方法拓展研究视野或研究领域的一种思路和方式,以交叉学科的视野观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
1.带来新的研究视角
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让我们以全新的视角或思路深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对象的理解。不仅如此,更重要的是,学科视角的转换,本身就是在创造新的探讨议题、拓展新的研究空间、催生新的研究理念、打开新的研究思路。宋代大词人苏轼曾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在一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面前,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问题上,道理也是如此。伴随着学科研究的学术视野日益开阔的总体发展趋势,应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宽阔的胸怀观照、谋划、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术发展与实践探索,从多学科视角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以交叉学科的视角、理论、方法破解团队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难题。
2.带来新的研究方法
不同的学科在认识、反映、描述社会的时候,都具有各自的功能和优势。只有把哲学、一般科学方法论以及其他科学方法结合起来,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起来,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才能突破原有的思维习惯和实践维度,贯通思路、整合知识、打通方法、创新发展,才能在借鉴共享其他学科研究成果的同时,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研究范式。与此同时,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也能因这些学科发展而受到启发与带动,在理论来源、知识体系和实践方法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比如,哲学知识有助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世界观、方法论层面建构学科体系;政治学研究的国家学说、政治关系、政治生活准则等是确定思想政治教育任务和内容的重要依据;心理学研究的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特征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等等。
3.带来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
当前,老员工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是复杂的、多样的、综合的,仅仅依靠某一门学科或单一方法不可能全部予以解释或解决,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不能再局限于某一两门学科,而是需要多学科横向联合、协同攻关,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提供工具性保障。
事实上,伴随着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的迅速渗透,定量化、数学化等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成为新型社会科学研究的一种趋势。不仅如此,这些研究方法还被广泛应用在管理科学、经济学、人口学、心理学等学科中。在这种趋势影响下,很多学科从定性描述的阶段过渡到以定量描述和定性描述共同发展的阶段。同样道理,在各学科相互渗透、彼此交融的过程中,各种解决问题方法将会被催生。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相关学科之间的借鉴、交叉,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之间的不断融合,能够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手段,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解题能力。事实上,在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在自觉不自觉中,借鉴了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传播学、伦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视角、学科框架和研究路径,以这些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话语体系去审视、解决面临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4.催生新的研究成果
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能够进一步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围或研究领域,多元、多样、多种取向融合的研究路径,必然能够催生新的研究成果,从而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科学化水平,更好地体现其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
实践证明,人们在对某一客体进行研究时,如果经常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思想、方法、手段,就会逐步形成一门前所未有的新学科,这种新兴学科就是“交叉学科”。这一客观现象与钱学森先生给出的交叉学科的定义是一致的。他指出,交叉学科就是指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的地带生长出来的一系列的新生学科群。在当代,交叉学科不仅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地带可以生长出来,在自然科学之间、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地带也可以生长出来。正如当年的自然科学迅速向社会科学渗透而出现了新型的社会科学一样,在自然科学各学科之间、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相互渗透的过程中,也会产生新的学科。这就意味着,以交叉学科的视野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来也许会产生一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新的社会科学类学科。
当然,这涉及挖掘的问题,要研究在哪些问题上众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建设提供生长点,哪些问题是众多学科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都应该予以关注的。要研究哪些方法既是众多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方法,深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学等多门学科的内在关联。要分析其他学科的研究视角、研究路径、重要理论观点等要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不断丰富和充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
三、研究的推进
以交叉学科的视野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不是简单地、机械地对多学科理论与方法进行“概念移植”、“方法套用”、“体系嫁接”,而是要通过这样一个研究视野,推进一种思考方向和研究思路的形成。
1.强化问题意识
从哲学意义上讲,问题意识就是人们对存在问题的能动性、探索性和前瞻性反应。科学本质上就是一种解题活动,一切科学研究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及时回应、解决时代发展提出的问题。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本身就是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而设立的。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当我们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放在国内形势和世界发展趋势大背景之下,就会发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面临的问题与矛盾都与国际国内发展形势密切相关,它的设立、发展和变化都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适应实践创新的需要。说到底,问题意识源于现实生活实践的呼唤,实践中遇到的难题转变了,研究的关注点也自然随之改变。现实生活中的矛盾、问题的积累,必然成为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热点、焦点或难点问题。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法创新等在具体操作层面出现的问题,也是团队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无疑会推进学科的发展。
适应团队建设的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必须适应团队建设本身的内在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理论支撑的学科,在交叉学科的视野下,广泛吸纳和借鉴其他学科领域的有益成果,通过不同的交叉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关联度较高的学科进行立体分析,深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理论基础、应用技术和方法手段,是为了增强学科自信,推进学科发展。因此,提出问题的时候,要从有益于增强学科意识、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自信的角度来提。
“问题意识”的前提是发现问题,但最终目的在于解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时候,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更为广阔的交叉学科视野中考察;分析问题、解决的问题的时候,也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多学科的研究范式、研究观点和研究方法之中考察,从多个相关学科中汲取“养料”,挖掘“资源”,在多学科的共同参与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强化开放意识
美国学者约翰·埃利亚斯指出:“道德教育是一个需要多学科共同研究的领域,仅仅通过一门学科来探讨这一领域,既是有限的,也是危险的。”[3](P56)广大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应不断开阔研究视野和胸襟,不断强化开放意识,带着问题去寻求学科之间的合作,积极探索交叉学科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规律,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研究主体的开放。在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过程中,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既要积极吸纳相关学科的研究力量,也要从本学科的视角出发,广泛参与其他学科领域的话题探讨。同时,注意在学术探讨中发现、培养新生力量,不断壮大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研究队伍,集聚一大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专家,逐步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交叉学科研究群体。
研究平台的开放。构建一个开放的研究平台,是推进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个平台上,要摒弃只唯上、只唯书、只唯权威的不良习气,努力培育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学术讨论氛围;要防止为了标新立异而盲目“另起炉灶”的研究导向,努力倡导在严格遵守学科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寻求创新路径,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相关学科之间的沟通、渗透和融合,敞开胸襟、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培育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亮点。
研究环境的开放。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在谈到学科的交叉融合时指出:“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就是交叉、融合。近代来我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落后于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科不能交叉,或者交叉得少。这跟创新人才的培养、基本人才的素质有关系,跟大学、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政策导向等很多因素有关。”[4]其实,上述因素都与研究环境有关。研究环境的开放,需要理念的创新、政策的导向,也需要机构的支持和人才的保障。为此,应营造崇尚交叉研究的舆论环境,充分调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在内的不同学科的研究力量参与交叉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应打造参与交叉研究的载体,让推进交叉研究有抓手,开展交叉研究有平台,通过组织交叉课题凝聚队伍,通过举办跨学科、跨专业、系列性学术交流活动,为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提供获得新的思想、知识、信息的有效途径。
3.强化培育意识
强化培育意识,就是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自信,为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队伍保障;同时,也要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备力量的培养,制订相应的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打造一批优秀的复合型人才。
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自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自信是事关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创新发展的一个关键性问题,要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学科自信。客观上说,借鉴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具有先天的优势。一方面,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大多来自于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相关专业领域,这为他们从这些学科的视角、依托这些学科的话语体系开展团队建设提供了便利条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老员工的思想与行为直接发生关系,对老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思想品德教育的接受状况等问题具有较强的敏感性,也会不断地从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学科发展汲取营养。但由于有的人缺乏较强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自信,在借鉴和研究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时,容易出现用相关学科替代本学科研究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偏离了借鉴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的初衷。因此,要确保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致力于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学科意识和学科自信,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学科认同。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后备力量的培养。要采取各种培养、培训措施,打造一支具有交叉学科视野、多学科知识背景、较高综合素质、良好合作精神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为促进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近年来,部分高校针对“钱学森之问”实施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战略,设计了“宽口径教育”、“通识教育”、“按专业大类教学”、“跨学科组队培训”等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实行通识教育或打造学科大类,开设跨学科课程,实现资源联动。进一步以人才培养为核心,建立新型的研究中心和多科学校,进行交叉教育,推进教、学、研联动。进一步提升员工创新能力,组织跨学科创新团队,选聘多学科教师担任导师,指导员工进行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促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联动。这些努力,一定能为培养具有多学科知识背景和多方面能力的创新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打造具备宽阔学科视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后备力量创造条件。
注释:
① 1984年,为促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合作交流,研究两个学科共有的规律和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联合召开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学术讨论会。1985年,“中国首届交叉科学研讨会”召开,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等在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1997年,国际跨学科学协会成立,相继在德、英、美、法召开会议,并分别出版《跨学科研究群体:管理和组织》等文集。
② 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从论文发表上看,从交叉学科视野解析德育的研究还基本属于空白。以交叉学科为关键词在核心期刊中搜索,共有905篇论文,主要集中在理工农医类学科;以“交叉学科、思想政治教育”两个关键词搜索,没有论文;以“交叉学科和思想”、“交叉学科和政治”、“交叉学科和教育”为关键词分别搜索,共有10篇论文,但没有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直接关联的。把“交叉学科”换成“多学科”搜索,结果是一样的。对涉及“多学科”的核心期刊397篇文章浏览后也发现,人们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主要侧重于高等教育学领域,以多学科视角来研究德育的基本没有。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Elias. J. Moral Education: Secular and Religious[M]. 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 Inc, 1989.
[4]王学健.中科协韩启德:科技发展关键在于学科交叉融合[N].科学时报,2009-08-28(2).